溧水白馬: 打造全國一流“農業硅谷”
來源:
|
作者:boernongye
|
發布時間: 2017-12-04
|
1138 次瀏覽
|
分享到:
江蘇南京白馬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農業全產業發展成果豐碩
12月2日,江蘇農業科技大會專場推介會之一、江蘇南京白馬國家農業科技園專場推介會在溧水舉行,深能南控總部基地及智慧農業等20個涉農產業項目現場簽約,簽約總額達44.6億元,同時,白馬園區分別與入園高??蒲性核灱s,新增26個科研平臺。當天,占地面積7萬余平方米的農業科技博覽交流中心正式開工。
江蘇南京白馬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農業全產業發展成果豐碩
12月2日,江蘇農業科技大會專場推介會之一、江蘇南京白馬國家農業科技園專場推介會在溧水舉行,深能南控總部基地及智慧農業等20個涉農產業項目現場簽約,簽約總額達44.6億元,同時,白馬園區分別與入園高??蒲性核灱s,新增26個科研平臺。當天,占地面積7萬余平方米的農業科技博覽交流中心正式開工。
一系列成果落地是白馬園區創新發展交出的新的成績單。白馬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建于2009年。9年來,在國家科技部、農業部和省市各級領導的支持下,實現了“從無到有、從小到大”的跨越式發展,目前,白馬園區已集聚了南農大、南林大、省農科院等7所涉農高??蒲性核?,取得各類農業科技成果479項,實現產值52.4億元,在2016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驗收中,綜合評分位列第一。
新一批優質項目、科研平臺的簽約落戶和農業科技博覽交流中心的開工建設,為白馬園區注入新的活力,實現科技引領,打造全國一流“農業硅谷”。
生態優良 地理位置優勢凸顯
白馬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地處長三角城市群西翼、南京東南門戶寧杭節點,距南京主城45公里、祿口國際機場26公里,緊鄰寧杭城際鐵路“溧水”站,具有“5分鐘上高速、10分鐘到高鐵、半小時抵機場、2小時達滬杭”的交通便捷優勢。
典型的丘陵山區地勢,形成山水形勝、鐘靈毓秀的生態底色。白馬鎮擁有國家級生態鎮、市級森林鎮、市級美麗鄉村示范區等多張生態名片,以生態農業為主導,林木覆蓋率達41%,白馬湖、東廬湖等19個大小湖泊星羅棋布,水質達二類標準,空氣質量良好,PM2.5濃度平均值全市最低。此外,鎮內擁有百里秦淮源頭東廬山、火山地質遺址浮山、古人類遺址回峰山神仙洞、國家4A級景區周園、蘇南“小延安”紅色李巷等自然和文化名勝,初步形成農業硅谷、周園文博、紅色李巷三大片區的全域旅游格局。
白馬園區自2009年3月規劃建設以來,發展迅猛。同年7月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、2010年12月被科技部批準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、2016年6月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。去年,園區在科技部組織的第三、第四批34家園區驗收中綜合評分排序位居第一,并被納入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、科技部第一批“星創天地”備案目錄,2017年被評為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優秀科技園區。
配套齊備 產業高度融合
12月2日,國藥巨為白馬項目、深能南控總部基地及智慧農業項目等20個涉農產業項目也在推介會會上簽約,落戶白馬園區及溧水各街鎮,簽約總額達44.6億元。江蘇國藥巨為健康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笑告訴記者,因白馬園區的生態、科技等資源優勢,該公司在華東多個地方考察后,最終選擇了落戶溧水。據悉,國藥巨為白馬項目包括中草藥生物萃取的研發服務中心、產品研發中心、中草藥種植基地等,將通過中醫康養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,一期預計投資8億元。
“白馬園區以食品加工、生物科技、農機裝備、休閑旅游等為主導產業,實施創新驅動、注重產城融合?!变嗨遵R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,高效生態農業方面,園區已入駐白龍有機、匯隆有機、中亮黑莓、富禾藍莓等大型農業種植企業,建成黑莓、藍莓基地3萬畝、有機蔬菜基地1萬多畝、優質糧油基地4萬多畝。有機農業獲日本、美國、歐盟等認證;溧峰茶葉創建為省級無公害茶葉示范基地;黑莓通過國家無公害產品認證,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;白馬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藍莓種植基地之一,總面積1.5萬畝,創成全國“一村一品”示范區,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。從而促進園區發展各類新型經營主體158家,其中家庭農場43家,2016年,園區核心區農民人均收入達2.5萬元以上,高于全區平均數15%以上。
園區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區規劃面積4.07平方公里,重點發展生物農業及食品加工業,培育生物種業、生物食品、生物制品、生物信息四大生物農業產業集群,先后被批準為國家級產業化示范基地、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和省級生物農業示范基地,集聚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2家,其中總投資16億元的金萬辰生物科技產業園全部建成后,將成為國內最大的食用菌單體工廠之一,示范輻射帶動周邊食用菌產業化發展。
實施人才創新驅動
促產學研融合發展
人才是發展的第一生產力,作為科技園區,溧水白馬國家農業科技園重視加強科技人才引進,目前已引進國家“千人計劃”、南京“創業南京”人才等高層次創業人才50余名;已選派農業、果樹、蔬菜、食品加工等領域科技特派員65名;入園高校、科研院所150余個課題組的科技人員已入園開展科研示范生產,參與園區建設的科技人員達到1000多人。
積極促進科技成果轉化。園區實行邊建設邊研發的運作模式,積極加快科技研發,先后共取得各類農業科技成果479項,其中審定新品種53個,制定新標準18個,授權發明專利300件、實用新型專利108件。園區積極加強與高校、科研單位的對接,不斷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就地轉化。先后引進農作物、蔬菜、瓜果、樹木等新品種180多個;引進草莓高架栽培、藍莓新品種栽培及加工技術、地源熱泵溫度調控等農業新技術60多項。
園區運行實行園鎮一體化發展模式,在建設過程中,注重一產二產發展的同時,積極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。結合4A級景區周園建設和全域旅游發展,對園區實施旅游化改造,整合園區菊花園、南方樹木園、蝴蝶館、植物專類園、花卉園藝園、休閑林業產業園等農業休閑觀光資源,積極發展集文化品鑒和交流、農業觀光、農事體驗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業和三產服務業,加快打造長三角旅游目的地。
改革創新 激發發展活力
白馬園區發展過程中,市政府和溧水區委區政府專門出臺政策,從專項資金、產業發展、土地保障、組織保障等方面給予白馬園區大力支持。
在要素保障方面,突出機制創新,園區、鎮行政機構已完成整合,基本實現相對統一的管理體制。成立了園區科協,動員和組織園區廣大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技創新創業。為提升園區總公司投融資能力和市場化運作水平,注冊成立了江蘇谷豐農業基金2億元,正與南京“新農投”商談設立孵化(成長)基金及南京現代農業產業基金,基金一期計劃每年用于園區內企業投資額度不低于5000萬元,重點投向生物農業產業化企業和現代農業。
白馬園區探索的發展途徑受到同行業的認可,全國30多個省的園區、地方政府先后來白馬園區考察,園區每年接待參觀考察來賓超過150批次。園區承擔了2012年第七屆世界草莓大會溧水分會場、2016年中國農業嘉年華南京分會場等大型活動,舉辦了中國(南京·溧水)藍莓產業發展高層研討會,先后與日本香川大學、希臘雅典農業大學等開展了多次國際科技合作交流;園區被推薦為江蘇農業科技園區協同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單位,與南京農業大學、南京林業大學等高校建立了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,與江西井岡山園區建立了結對共建關系,每年開展科技交流活動50余次。